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业务工作 > 消费权益保护

东莞市消费者委员会2025年第18号消费提示——暑期消费提示

时间:2025-07-18 09:15 来源:本网 访问量:-
【字体:

广大消费者:

  暑期已至,消费市场迎来活跃期,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旅游出行、培训服务及预付式消费等成为消费热点。为让大家在暑期消费中更清晰地了解潜在注意事项,合理规划消费行为,东莞市消费者委员会特梳理相关提示要点,提醒各位增强防范意识,乐享安心假期。

  一、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

  加强监护与引导: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应给予孩子更多陪伴,通过开展户外活动等方式,减少孩子对网络游戏的依赖。同时,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游戏理念和消费观念,让其明白网络游戏充值并非必要消费,防止因沉迷游戏、盲目攀比而擅自进行大额充值。

  妥善保管重要信息:家长务必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证件、手机账号及银行支付密码,密码设置不宜过于简单,并定期更换,防止孩子获取密码后进行绑定支付。此外,在支付平台设置采用指纹、面部识别等安全级别较高的支付验证方式,谨慎设置免密支付功能,同时开通银行消费提醒功能,及时掌握账户余额变动情况。

  留存证据及时维权:一旦发现孩子有大额网络充值行为,家长应立即采取措施,避免损失扩大。同时,收集并保存好所有充值支付记录等交易凭证,以及未成年人在游戏中的聊天记录等能证明系未成年人操作充值的证据信息。及时与网络游戏公司沟通,若无法协商一致,可联系游戏公司注册所在地消费者委员会或12345政府服务热线,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和扣款记录,请求协调处理。

  二、旅游消费

  选择正规旅行社:在选择旅行社时,要做到 “三看”:一看《营业执照》,二看《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三看消费者评价。切勿轻信以低价诱惑的拼团、团购信息,远离无证经营、非法旅游活动,保障自身出行安全与合法权益。

  警惕低价陷阱:对于 “低价游”“免费游” 等宣传,消费者需保持清醒头脑。低价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行程中可能会出现变相购物、强制消费等情况。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应综合考虑旅游线路、服务质量、住宿餐饮标准等因素,理性消费,拒绝掉入低价陷阱。

  签订正规合同:出行前,务必与旅行社签订书面合同,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费用明细、行程安排、食宿标准、购物安排及违约责任等重要事项。对于合同中不合理、不公平的条款,要及时提出并协商修改,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同时,妥善保管好合同、发票、支付记录等消费凭证,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有效维权。

  关注天气及安全信息:出行前,密切关注目的地天气、交通、卫健等部门发布的提示信息,合理安排行程。若选择自驾出行,提前检查车况,遵守交通规则;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选择正规购票渠道,警惕 “特价” 陷阱。在旅途中,注意人身及财产安全,特别是参与游泳、攀岩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时,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听从专业人员指导。

  三、餐饮食品安全

  选择合规餐饮场所:就餐前查看经营者是否持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优先选择卫生条件良好、信誉度高的商家,避免前往无证无照的流动摊贩或卫生状况差的场所。

  关注食材与卫生:注意观察食材新鲜度,查看餐饮具是否经过消毒、店面环境是否整洁。夏季气温高,避免食用生冷、变质食物,尤其注意海鲜、肉类等易腐食材的储存和加工卫生。

  合理点餐与健康饮食:按需点餐,践行“光盘行动”,避免浪费。未成年人饮食应注重营养均衡,家长需引导孩子少吃高油高糖食品,不暴饮暴食。

  留存凭证维权:消费后主动索取发票等凭证,如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如食物中毒、食材变质等),及时就医并向市场监管部门或 12345 热线投诉。

  四、培训服务

  核实机构资质: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家长可登录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官网或微信公众号,查询合法的持证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名单。同时,了解培训老师是否具有相关资格证书和获奖证书,避免被 “名师名校” 等虚假宣传所误导。切勿选择资质不全或口碑不佳的培训机构。

  签订详细合同: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或协议时,要明确约定培训内容、时间、收费标准、师资安排、违约责任等重要事项。特别是对于退费规则,要清晰明确,避免出现交费容易退费难的情况。同时,索取正规发票,保留招生简章、宣传单等资料,作为日后维权的有效凭证。

  谨慎选择课程: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实际需求,谨慎选择培训课程,避免盲目跟风报班。在报名前,可让孩子参加试听课程,了解教学方式和教学质量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此外,要关注培训机构是否存在随意变更课程内容、更换授课老师等情况,若发现此类问题,应及时与机构沟通解决。

  五、预付式消费

  理性选择预付项目:消费者在选择预付式消费时,要结合自身实际需求,避免因商家的优惠力度大而冲动消费。对于服务周期长、金额高的预付项目,需谨慎考量,不要一次性投入过多资金,降低因商家经营不善倒闭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考察商家信誉:在办理预付卡前,通过行政部门公示信息、消费者评价平台等渠道,了解商家的经营状况、信誉口碑以及是否有相关投诉记录。优先选择经营时间长、规模较大、信誉良好的商家,避免选择缺乏资质或信誉差的商家。

  签订详细合同:办理预付卡时,务必与商家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期限、费用标准、退款条件、违约责任等条款。对于商家口头承诺的优惠、服务升级等内容,要写入合同中,避免日后产生纠纷时无据可依。同时,索要并妥善保管好发票、付款凭证、合同等相关材料。

  警惕商家异常行为:在消费过程中,若发现商家突然搬迁、经营场所缩小、服务质量下降、频繁更换负责人等异常情况,要提高警惕,及时采取措施,如尽快消费完剩余额度或与商家协商退款,以减少可能的损失。一旦发生商家关门跑路等情况,及时向消费者委员会或行政主管部门投诉举报。

  消费者在暑期消费过程中,如遇到消费纠纷,可及时向当地消费者委员会或拨打 12345 政府服务热线反映,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希望广大消费者度过一个安全、愉快、充实的暑假!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