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维护消费市场环境的和谐稳定,避免消费者落入消费陷阱,东莞市交通运输局联合东莞市消费者委员会就学车消费领域发布如下消费提示:
一、报名缴费需谨慎
核实收款信息:缴费时应仔细核对收款账户与驾校名称是否一致,如发现账户信息不符,应立即停止交易并向驾校核实,避免资金风险。
警惕营销话术:切勿轻易被“全包”“包过”“低价”等宣传吸引。部分消费者反映报名时承诺的优惠条件(如免费接送、快速拿证等)与实际服务不符。建议理性判断,勿盲目缴费。
认准报名渠道:“东莞驾培”微信小程序是我市学车报名信息录入统一平台,学员需线上亲自操作录入个人信息。要高度警惕在教练车或私家车上报名、缴费、签纸质合同的“上门服务”。特别是报名“外地班”前往外地考试,将存在二次强迫消费及出行交通安全风险,学员要学会辨别,并主动拒绝。
二、合同签订要留心
细审合同条款:签订前务必认真阅读合同内容,重点关注培训内容、退费标准、考试安排等关键条款。若条款模糊不清,甚至设置不合理的退款限制,应要求明确约定或拒绝签约。
核实合同主体:确认合同上的驾校名称与实际保持一致,并检查合同是否加盖公章,避免后续维权困难。
三、防范隐形消费
明确收费标准:报名前应详细了解收费项目及标准,做到心中有数,防止被乱收费。
拒绝不合理收费:警惕驾校或教练员以车费、住宿费、餐食费、考场模拟费、“教练推荐产品”费用、VIP费用等名义收取额外费用。对于任何不合理收费,学员有权拒绝支付。
四、关注服务质量
考察训练场地和车辆:报名前建议实地考察训练场地及教练车状况,若场地设施与宣传不符或车辆老旧影响训练质量,需谨慎选择该驾校。
了解服务质量:可通过其他学员、交通部门每月发布的驾校投诉率和考试合格率了解驾校服务质量和教学质量,如遇教学敷衍、态度恶劣或强制消费等情况,应及时投诉并要求更换教练。
五、权益受损要维权
留存证据:妥善保留好相关证据,如缴费凭证、培训合同、聊天记录、录音录像等,作为后续维权依据。
及时维权:发现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及时与驾校沟通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可向消费者委员会或有关部门反映,必要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法律途径依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