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旅游、购物、餐饮等消费需求激增,为帮助广大消费者规避消费陷阱,享受安心假期,东莞市消费者委员会特别发布以下消费提示,助您明明白白消费,开开心心过节!
一、旅游出行:提前规划,谨防套路
1.选择正规旅行社
参团旅游务必查看旅行社资质,签订书面合同,明确行程安排、住宿标准、自费项目等细节,警惕“低价团”“免费游”等诱导性宣传。
2.预订住宿擦亮眼
通过平台预订酒店时,注意查看退改规则、用户评价,保留预订截图;警惕“虚假房源”或临时加价行为。
3.景区消费需理性
景区内购物、餐饮价格可能虚高,建议提前备好必需品;购买特产时选择明码标价的商家,索要发票。
二、购物消费:理性促销,留存凭证
1.警惕“先涨后降”陷阱
部分商家借节日促销虚标原价再打折,消费者可通过比价工具核实历史价格,勿冲动下单。
2.预付卡消费要谨慎
办理健身、美容等预付卡时,确认商家资质,避免大额充值;签订书面协议,明确退费规则。
3.保留证据好维权
保存商品宣传页面、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一旦发生纠纷可作为维权依据。
三、餐饮娱乐:安全为先,拒绝浪费
1.食品安全莫忽视
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好的餐馆,就餐时注意菜品新鲜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2.“霸王条款”要抵制
如遇“最低消费”“强制套餐”等不合理规定,可向有关行政部门或东莞市消费者委员会投诉。
3.文明用餐倡节俭
按需点餐,剩余菜品打包,践行“光盘行动”。
四、网络消费:谨防诈骗,保护隐私
1.慎点不明链接
警惕“航班取消”“订单异常”等诈骗短信,勿随意填写银行卡、验证码信息。
2.直播带货防“翻车”
勿轻信主播夸大宣传,优先选择信誉高、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
3.个人隐私不泄露
注册账号时避免过度授权,关闭不必要的定位、通讯录权限。
五、维权小贴士
如遇消费纠纷,可先与商家协商解决;若无法达成一致,请保留证据并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1.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2.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3.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4.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祝全市消费者五一假期快乐,消费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