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作为全省全程电子化改革试点城市,承担着为全省全程电子化改革探路的任务。自2015年启动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以来,市局陆续完成内资有限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全程电子化登记,并在全省以东莞为蓝本进行复制推广。2020年以来,市局在电子签名、电子档案、智能服务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实现“六个率先”。
一是率先打造“市场监管咨询易”微信小程序。传统业务咨询方式主要为电话、窗口、网上留言,容易出现电话接通难、窗排队花时间等问题,群众体验较差。为提升业务咨询便利度,市局在全省率先推出市场监管领域业务咨询微信小程序“市场监管咨询易”(昵称“小易”)。“小易”分问答库、法规库、表格指南库3大功能模块,涵盖注册许可12大主题分类,为群众提供“一呼即答、专业精准”的“网上问诊”服务,切实解决了创业初期业务办理涉及法律多、业务类型杂、资料表格繁、专业要求高等“难点”问题。
二是率先实现无需U盾电子证书即可网上办理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登记需要采用电子签名,多年来全国普遍使用CA机构颁发的数字证书和银行U盾,由于不同机构颁发的数字证书(U盾)需要安排不同的驱动程序,造成证书使用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同时也有部分群众因没有领取数字证书而无法进行电子签名。针对这一难题,市局不断摸索,通过与有关技术机构共同研究,在全省率先引入人脸识别与电子营业执照技术,在2020年7月正式上线全新的网办系统,无需数字证书,只需一部智能手机即可进行电子签名。国内自然人和企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顺利完成网上登记电子签名。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受到限制,但网上办照能够完全解决这一难题。全市2020年新增市场主体22.7万户,期末实有主体达134万户,比2019年增长8.26%。
三是率先实现在手机上办理特种设备操作员证书。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大多是欠缺业务办理经验的企业基层员工,且路途较远交通不便,来回奔波很不容易。通过流程再造、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在全省率先推出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证申请“粤商通”APP版,实现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证申请“指尖办”、一次也不用跑。
四是率先推动港资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疫情发生后,香港居民来往内地非常不便,新增港资企业登记数下降了一半。为解决香港投资者来往内地不便的问题,持续激发港资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市局出台《东莞市港资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实施方案》,对港资企业电子签名的应用场景进行细化,便利港人港企足不出户即可在内地办理营业执照。目前正与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共同推进港资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上线,为全省港资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探路。
五是率先实现企业登记档案网上查询。商事登记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信息公示与档案查询。通过查询企业登记档案,掌握企业信息,有利于保证交易安全。由于档案查询受制于窗口数量、查询设备数量、工作效率、时空限制等因素,群众对提高企业登记档案的查询利用效能的需求极为迫切。市局在全省率先上线企业登记档案网上查询系统,群众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询企业档案,自行下载、打印查询结果。查询结果通过水印、电子印章、查验码等方式防伪,得到了法院认可。系统上线仅半年查询量就突破32万次,是窗口一年查询量的10倍,群众查档的拥挤现象不再发生,企业档案作用充分发挥。
六是率先打造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闭环。开办企业业务相对比较复杂,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填写内容比较复杂,对企业和群众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市局针对开办企业不同阶段的特点,推动窗口业务线上办、线上业务智能办,切实做到随时办、随地办、随手办,全程电子化改革实现从事前业务咨询便利化到事中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再到事后企业档案查询网络化的全覆盖,率先在全省实现商事登记所有环节全程电子化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