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午,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肖洪带队走进东莞广播电视台“阳光热线”直播室,在线与广大市民互动交流,解答群众关心关注的市场监管领域问题。市市场监管局三级调研员赵书岭,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节目。
一、上线关键词“共筑满意消费”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大力提振消费”被列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出台《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助力扩大消费需求,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围绕上级关于放心消费建设的工作部署,从消费供给、消费环境、消费维权等角度出发,不断规范消费市场秩序,积极服务全市消费提质升级。
一是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双承诺”工作。动员组织我市商家参与放心消费承诺活动,2024年新增“放心消费承诺单位”1959家,“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487家,数量居全省前列。围绕大型商超、景点景区、农贸市场等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消费场所,创新打造14个“放心消费承诺商圈”,有效强化放心消费集聚效应,相关做法获得上级肯定并作为典型措施在全省推广。
二是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畅通消费投诉举报渠道,2024年共接收投诉举报及咨询27.5万件,投诉按时办结率和举报按时核查率均为100%。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放心消费十大行动,围绕儿童和老人产品用品市场、校外培训机构、旅游市场等领域,持续推动消费环境净化、安全保障强化与消费体验优化。行动期间检查相关单位3.79万余家次,立案查处各类案件970余宗。
三是全力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深化消费维权宣传,组织开展“3·15”线下公益宣传活动40多场,深入学校、敬老院等机构开展重点消费人群普法活动60多场,发布各类消费提示警示180期,推出“3·15维权小贴士”动漫维权科普微课,制作全市首条消费维权普法巴士线路,着力营造人人关注消费者权益、人人参与消费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2025年,市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深化放心消费环境建设,全年计划新增“放心消费承诺单位”1500家、“线下无理由退货店”400家,打造一批特点鲜明、消费者认可的放心消费承诺商圈。同时,立足市场监管职能,全力抓好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等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领域监管,畅通消费纠纷解决渠道,全力守护市民群众消费安全。
二、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市场监管部门在服务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福祉等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2024年,市市场监管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保安全、促发展各项工作,持续优化消费环境,着力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
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深化全生命周期“证照一网通办”改革,开展“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选育认定,联动15家银行推出27款“星火贷”金融产品,助力2141家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经营主体达183.3万户,同比增长6%,我市经营主体总量、企业数量均居全省地级市第1。同时,树立服务型执法新模式,组织反不正当竞争专项行动,帮助一批本土头部企业解决跨区域侵权纠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2亿元。
二是推进“两个强市”建设,提升东莞制造品牌。统筹推进质量与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助力东莞制造质量升级、标准提档、品牌增效。推动中国计量协会电子测量仪器工作委员会落地东莞,支持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筹建省级质量标准实验室,新增9家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发放“质量贷”64亿元。首届评定90家企业共110个“东莞优品”产品,推动4个产业集群区建设区域品牌,举办第二届湾商赛,推广“东莞腊肠”地理标志产品,新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近395亿元,有力助推企业加快创新创造。
三是坚守安全底线思维,筑牢市场监管防线。聚焦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等重点领域,深化风险隐患治理,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食品安全攻坚年、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行动,完成食品抽检6.8万批次、食用农产品快检116.13万批次。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检查特种设备单位1.94万家次,消除安全隐患3121处,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安全事故。
2025年,市市场监管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紧扣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任务,更加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解决好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全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和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为东莞加快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节目中,相关上线人员围绕农贸市场品质改造提升、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打造东莞制造质量品牌、筑牢药械化安全防线、推动市场准入准营便利化等方面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
农贸市场品质改造提升
农贸市场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立体窗口。市市场监管局按照省、市工作部署,聚焦助力“百千万工程”,牵头推进我市农贸市场品质改造提升。全市572家农贸市场,已推动565家改造提升,比例达到98%,市场提升数量和比例均居全省第一,打造了厚街桥头市场、东泰中心市场、横沥中心市场等一批设施完备、环境整洁、业态惠民的农贸市场,推动我市农贸市场“颜值”“内涵”双提升。
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当前,我市共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8.17万家,在用特种设备27万台套。受设备总量大,企业规模小、变动快等因素影响,特种设备超期未检整治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难点问题。2024年,市市场监管局按照清存量、防新增、压责任、广宣传的工作思路,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从严从实推动各项整治措施落地见效,将特种设备超期未检率常态化控制在0.1%以下的较低水平,并实现动态清零。
打造东莞制造质量品牌
2024年,市市场监管局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积极评定推广“东莞优品”,通过打造区域质量品牌凝聚企业合力、扩大集群声量、巩固竞争优势,加快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共计90家企业110个产品成为2024年“东莞优品”,涵盖食品、服装、家具、潮玩、电子信息产品等消费品,树立了一批东莞制造业产品质量和品牌标杆。
筑牢药械化安全防线
2024年,市市场监管局严格贯彻落实药品安全“四个最严”工作要求,以问题导向、风险防控为抓手,实施严格精准的监督检查及整治工作,持续筑牢全市药械化安全防线,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共检查药械化相关单位3.01万家次,责令改正1.03万家次,查办普通程序案件714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药械化使用安全。
推动市场准入准营便利化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推出市场准入准营便利化改革新举措,全面系统优化电子化办事模式,不断规范提升基层工作质效,较好服务我市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截至目前,我市全程电子化登记主体类型已扩展到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港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办事环节已推广至咨询、登记、归档、查档、证照管理全流程,电子化办事水平全方位提升。
三、开展互动交流,回应社会关切
在热线回头看、市民有话说、热线互动等环节,上线人员对市民提出的消费维权、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小餐饮许可办理、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的业务咨询进行了详细解答。针对上线期间群众咨询、投诉、举报等问题,市市场监管局将开展调查核实,并及时进行回复,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